Board logo

標題: 為何中心風速38、40公尺的中型中度颱風往往會造成台灣最重大的災情? [打印本頁]

作者: 電母    時間: 2009-9-11 03:58     標題: 為何中心風速38、40公尺的中型中度颱風往往會造成台灣最重大的災情?

大家有沒有發現,為何中心風速38、40公尺的中型中度颱風往往會造成台灣最重大的災情?如1986年韋恩,中心風速38m/s,半徑200公里。1977賽洛瑪,中心風速40m/s,半徑250公里。2009莫拉克,中心風速40m/s,半徑200公里。2001納莉,中心風速40m/s,半徑150公里。2001桃芝,中心風速38m/s,半徑200公里,1978婀拉,中心風速40m/s,半徑200公里。1997溫妮,中心風速40m/s,半徑300公里。2000象神,中心風速38m/s,半徑250公里。2004艾利,中心風速38m/s,半徑200公里。19芙勞西,中心風速40m/s,半徑200公里。等......這些普通強度和規模的颱風卻造成台灣百年颱風災害史上的前30名,為何如此?台灣似乎沒法擺脫中型中度颱風的重創,反倒是有些強烈颱風造成的災情不如以上的大。
作者: cas98709    時間: 2009-9-11 20:38

是因為大家輕忽它們嗎
作者: Herb9608    時間: 2009-9-11 21:44

我覺得分析台灣歷年颱風過境
造成重大災情的原因
應該從"颱風路徑"與"超大雨量"
兩個因素來探討....比較有意義
上述所列出的好幾個重大災情颱風
釀成巨災的關鍵原因
不外乎就是
"特殊的路徑"與"超大或連續性的降雨"其中之一
或者兩者都有


[ 本帖最後由 Herb9608 於 2009-9-11 21:48 編輯 ]
作者: 米堤亞    時間: 2009-9-11 22:23

個人覺得是停滯時間
除了災情會增加外
強風出現的比率也更高

況且中度颱風也比強烈颱風多....
作者: conan_4869012    時間: 2009-9-12 08:25

很多颱風都是因為路徑和速度的關係
造成很嚴重的災情

像是艾利颱風 因為是西北颱 又進入鞍形場 速度緩慢 北台灣山區雨量預測上看1000MM
三重抽水機無法運作 造成嚴重積水

莫拉克接近台灣時導引氣流受到阻礙 速度減緩許多 停留台灣時間長

納莉颱風 速度極為緩慢 停留台灣上空近3天...

大部分都是有原因的...
作者: 神經病..    時間: 2009-9-27 20:52

典型的路徑影響就屬韋恩了!
1.從西部登陸 西部沒東西可以破壞颱風威力 所以幾乎為巔峰時期登陸 造成影響當然不小
2.出海後徘徊 雨一直下並增強回頭在登陸 原災情都還沒結束在登陸一次 當然更嚴重
3.再次出海又增強為中颱
作者: 神經病..    時間: 2009-9-27 21:16

第3點還沒打玩  增強為中颱後 又在東部繞了一圈才遠離台灣 災情嚴重這是當然的.
作者: kkoookok    時間: 2009-10-4 22:28

每次來颱風來總覺得影響大的幾乎都是35~45之間的
而且登入後很慢才減弱
強颱好像每次來一下就減弱了
威力只有持續幾個小時
作者: J-sen    時間: 2009-10-10 17:46

除了颱風本身一些特殊原因外
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因素
當民眾聽到的是強烈颱風要來襲時
防颱措施肯定是作的較為完善也比較有警戒心
相對的   當民眾聽到是一個中度颱風要來時
防颱措施及警戒心肯定是大打折扣
作者: 電母    時間: 2009-10-10 21:01

也是,我記得2006年畢利斯二世來時,網路很多人嫌他不夠力不能達到放假標準,2007年帕布梧提來時大多週遭人沒當一回事,我們那時還要正常上班,等到聖帕來時大家就緊張在家防颱了。
作者: Wayne    時間: 2009-10-10 22:08



QUOTE:
原帖由 電母 於 2009-10-10 21:01 發表
也是,我記得2006年畢利斯二世來時,網路很多人嫌他不夠力不能達到放假標準,2007年帕布梧提來時大多週遭人沒當一回事,我們那時還要正常上班,等到聖帕來時大家就緊張在家防颱了。

說到聖帕我到想起來了

當時聖帕在台灣外海還沒登陸時JMA就已經下修強度到45m/s (好像啦~)

但是cwb硬是撐到登陸後才下修

後來聽說也是為了加強警戒心理...


稍為八卦一下~

前年的卡玫基

當時有不少風迷認為卡玫基早就是中度颱風了 但是CWB都鎖在輕度

後來好像下午突然升格為中度 然後傍晚又降回來

在下午的警報記者會

好像CWB就是說:反正他強度很接近中度 我們就直接升格 加強民眾的警戒心理

順帶一題 那時候CWB還說了"沒有眼就不是中颱" 這句名言  那時風迷們根本是罵翻了
作者: you82130    時間: 2009-10-10 22:16



QUOTE:
原帖由 J-sen 於 2009-10-10 17:46 發表
除了颱風本身一些特殊原因外
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因素
當民眾聽到的是強烈颱風要來襲時
防颱措施肯定是作的較為完善也比較有警戒心
相對的   當民眾聽到是一個中度颱風要來時
防颱措施及警戒心肯定是大打折扣

是阿!

我也覺得這樣也是啦!

我想法把強度劃分更改一下,改為四級。應該可以討論看看。
作者: ben811018    時間: 2009-10-10 22:37

我也認為要改成分級制度~
33M/S也算中度
50M/S也算中度

但兩者強度就差很多了

可以向颶風分級


CAT1~CAT5
作者: you82130    時間: 2009-10-10 22:54



QUOTE:
原帖由 ben811018 於 2009-10-10 22:37 發表
我也認為要改成分級制度~
33M/S也算中度
50M/S也算中度

但兩者強度就差很多了

可以向颶風分級


CAT1~CAT5

是阿!

而且未來是暖化影響

颱風颶風會更強,有必要劃一下強度的劃分
作者: ...    時間: 2009-10-20 18:01

拜託
快改改分級制度吧
這種制度我已經忍很久了!
作者: 電母    時間: 2009-10-20 23:16

對啊!我是覺得可以分成5級,這是我個人的幻想版,大家看看就好:
18-32.9m/s:輕度颱風
33-42m/s:中度颱風
43-52m/s:強烈颱風
53-64m/s:猛烈颱風
65m/sm/s以上:超級颱風
意淫一下
作者: Typhoon    時間: 2009-12-4 22:51

我覺得因為颱風正在發展對流越來越強的情形下剛好到台灣是顛峰所以造成的災害也特別大,
而往往強烈颱風可能早已經在海上度過顛峰期而邁入衰退時候才影響因此才沒有這麼大吧
作者: conan_4869012    時間: 2009-12-5 09:20

我個人覺得還有一項原因
約在每秒38公尺以下的颱風 常是雨颱風 風小雨大
若在每秒40~48公尺 則是風雨差不多 但有時風還會比雨大一些
每秒51~53公尺 則是風大雨小 每秒53公尺以上 則有的是風強雨大 有的是風大雨小
這是個人在台北縣蘆洲經歷颱風侵襲的感覺

基本上 與地形效應還是有差 僅供參考~
作者: Typhoon    時間: 2009-12-5 10:50

其實不一定,
因為要考慮到颱風的整體結構和和偏強風雲帶在哪以及他跟地形的交錯作用這才是主因
另外為什麼同樣都是颱風會有人說這是風颱這是雨颱我是是強度上和颱風在發展結構上的影響,
例如同樣中度颱風因為莫拉克它的雲體結構影響導致變成雨颱雖然也是有風但因為雨大風就被人稱為雨颱可是不代表他帶來的風速弱不然同樣中度颱風以上的颱風絕對都是風雨交加的,
換句話說如果風大於一個基本颱風強度所帶來的雨影響就是風颱相反則雨颱
作者: 小鳴    時間: 2010-4-4 18:02

我的感覺:我看了那麼多颱風,我覺得輕度颱風生命較勁不易解體,因為本來就有點散了,水量也較多因為要變颱風一定要有足夠的水氣這是最基本的嘛!而強烈颱風則結構厚實,轉速又快都把雨水灑出浪費掉了,但是一碰到陸地卻急速減弱,因為裝硬的碰到真的硬的一定掛,好比說水盆裡的水故意做出大旋渦而你在水旋轉的方向給它擋住它不是直接從快轉變慢轉甚至停止轉動嗎!而小旋渦你給它擋住不是有擋跟沒擋住差不多嗎!
但是中度颱風剛好是這兩者之間,不會太強也不會因此灑出太多的水而可以以較多的水攻擊人們而且也比較不易散掉才不會說撞到陸地一下就減弱了不少,這就是我所看到的颱風一些特性.




歡迎光臨 您目前正在瀏覽已暫停運作的系統,請依照公告指示進入新論壇。 (http://taiwan-typhoon.freebbs.tw/)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