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冷事件”很难改变气候变暖的大趋势
ty82119
總編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海洋孕育出許多美妙的風暴舞曲
2010年最優質會員  

積分 4696
帖子 282
水氣能量(金錢) 1319 mm
風力強度(威望) 3 kts
雲層高度(貢獻值) 1 km
註冊 2009-6-29
用戶註冊天數 5408
發表於 2010-1-23 15:55 
111.251.193.132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1、全球變暖的舞臺上極端天氣事件將愈加突出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越來越多。從氣候描述的角度看,任何一個氣象要素的變化,都有一個平均值和平均值的偏差,兩個缺一不可。如果平均值不變,平均值的偏差幅度變大,也說明氣候發生了明顯變化。現在,在一定的時間尺度內,原本百年一遇的天氣事件或許變為幾十年一遇,重現期開始縮短,氣候變化曲線的振盪幅度就會變大,就意味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風險會變大。   
氣候變暖,天氣、氣候事件多向極端化方向發展。比如氣候變暖,水迴圈速度加快,一方面海洋蒸發增加,大量水汽被輸送到陸地,在有利的天氣條件下,暴雨出現的概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地面蒸發量增加,如果無法及時得到水補給,就會出現乾旱。

2北極濤動和非正常厄爾尼諾導致今冬極端冷事件偏早、持續、頻繁發生  

今年冷空氣暴發之所以如此偏早、持續、頻繁,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北極濤動出現負位相。從本世紀初開始,北極濤動的正位相開始逐步減弱,向負位相方向發展,即極地氣壓逐步升高,低壓變高壓異常。如此一來,原本僅在極地附近繞西風帶活動的極地冷空氣開始向南蔓延,即通常所謂的寒流。正是此次北極濤動突然出現負位相,致使極地寒流向南沿三條路徑侵襲了北美東部,特別是在北美的東南部;北歐和西歐,包括英國在內;東亞,特別是東北亞。  
第二,非正常的厄爾尼諾根據20097月至11月的氣候特徵分析,2009年應該是一個厄爾尼諾年,但是進入12月後,赤道太平洋的增溫中心並沒有像原先預測的那樣移向中、東太平洋地區,而是停留在了中太平洋,致使西太平洋海洋的海溫沒有出現偏低現象,偏暖的海溫增加大氣對流的活躍性,雲量增加。這種厄爾尼諾的異常變化導致極地冷渦分裂並長時間偏南,無法儘快返回極地。

3北極濤動原因之一是平流層的爆發性增溫  

為何此次北極濤動突然變成了負位相?大家仍在深入研究探討,但至少原因之一是來自平流層大氣的變化。   
觀測資料顯示,在這次冷冬出現之前,平流層在11月初和12月初產生了兩次大的爆發性增溫。特別是12月初平流層的爆發性增溫使暖高壓到達極地,將冷渦切分成幾股,迫使冷渦流向緯度偏低地區。此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中國、韓國等上演了一幕幕暴風雪災害。   
至於平流層變化背後的原因仍需要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 本帖最後由 ty82119 於 2010-1-24 20:31 編輯 ]


ty82119
總編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海洋孕育出許多美妙的風暴舞曲
2010年最優質會員  

積分 4696
帖子 282
水氣能量(金錢) 1319 mm
風力強度(威望) 3 kts
雲層高度(貢獻值) 1 km
註冊 2009-6-29
用戶註冊天數 5408
發表於 2010-1-23 16:02 
111.251.193.132
4假厄爾尼諾增加了氣候預測的難度  

科學家認為這種厄爾尼諾其實是假厄爾尼諾,即看似為厄爾尼諾年,但實際上不完全是厄爾尼諾年。這種異常的厄爾尼諾非常類似於拉尼娜。如此一來,原本就屬異常的厄爾尼諾現象本身也變得異常,這就使氣候預測增加了複雜性。   
  目前赤道太平洋的增溫中心已經從中太平洋開始移向東太平洋。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極地冷渦未來強度會逐漸減弱,經過1月下旬的過渡期,當2月份赤道太平洋增溫中心到達東太平洋正常位置時,氣候會重新回歸偏暖的狀態。


5冷插曲難以改變年平均溫度,也更難改變氣候變暖的趨勢  

近十年中,在中國氣候變化的暖調中,出現了三首意外的冷插曲,記憶深刻:  
插曲一2004/2005年冬季中國出現了兩次大範圍寒潮過程(1222日∼11日和21421日),造成長時期的降溫和嚴寒天氣,改變了從1986年以來中國大部分地區連續出現18個暖冬的局面,人們難以適應。寒潮事件的強冷空氣來自歐亞北部和北極地區的高緯平流層下部與對流層上部。在寒潮爆發前期,高位渦強冷空氣傳播到貝加爾湖南側,並被來自低緯度的低位渦空氣所切斷,在歐亞地區形成北部低位元渦(阻塞高壓)南部高位渦(低渦)的偶極型環流。隨著低位元渦的減弱消亡,高位渦強冷空氣沿高原北側向東南方向移動,當高位渦中心移到中國東部地區,高位渦空氣柱在垂直方向上強烈向下伸展,使得氣柱的氣旋性渦度加強,東亞大槽迅速加深,引起寒潮的爆發。  

插曲二20081月南方冰凍雨雪天氣。主要是因為冷空氣連續四次從新疆入境後沿青藏高原經河南安徽南下,與從孟加拉灣、南海等輸送到陸地的水汽在長江和長江以南交匯,形成了凍雨。   
  

插曲三:今年冬季華北等地寒潮暴雪天氣。主要成因是偏北冷空氣(冷高壓)直接從北方入境,並很快向東南進入了黃渤海區域,形成東風回流,最後以非常短的路徑,把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與北下的冷空氣交匯在華北、東北及安徽、山東等地。充沛的水汽加之北方寒冷的溫度,就形成了大到暴雪。  
根據資料統計,儘管今年我國冬雪比常年偏早一個月,12月份多地低溫又打破歷史記錄,但是以全年平均溫度來比,2009年確定無疑是個暖冬之年,並位列1951年以來的第四個暖年1998年、2007年、2008年)。可以看出,每年冬季冷空氣的情況和造成的影響都會不同。這些冷插曲並不能說明全國大部屬於寒冬,只是極端冷的天氣、氣候事件而已。一次冷事件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年平均溫度變化,也更難改變氣候變暖的趨勢。

6、是否進入微冰河期還很難定論   

未來世界會不會進入微冰河期?今天回答這個問題還很難。氣候變化是個很複雜的科學問題,影響氣候變化的因數非常多,忽略任何一個因數,都可能會影響預測的準確性。影響氣候變化的因數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人類活動。近百年來,人類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所產生溫室效應是氣候變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類是自然外強迫,主要是指太陽活動和火山活動。太陽活動是11年週期,太陽黑子多的時候,地球收到的能量就比較多,溫度就會上升。反之亦然。火山爆發噴發出大量的顆粒物,最重要的是硫化物顆粒物,能夠反射太陽光,地球溫度就會降低。
  
  第三類是氣候系統內部的變化。大氣圈,海洋圈,生物圈,陸地圈,冰雪圈這五個圈層組成了氣候系統。這五個圈層自身變化和相互作用變化都叫做內部變化。這種變化關係是非常複雜,甚至微妙的關係。其中最困難的莫屬於這幾個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即內部的耦合變異。這也是氣候預測之所以非常難的原因。

  
  1998年以後,太陽活動屬於小M年,輻射總量極低;火山爆發頻繁,太陽熱量被氣溶膠反射;北極濤動正位相逐步減弱;赤道中東太平洋溫度下降。儘管這四個指標皆為負值,削弱了增溫的趨勢,無法達到1998年的峰值,但是仍處在高峰的位置。所以氣象史上講,最近十年的溫度,仍然是1851年以來,是第五個最暖的十年。   
所以總體來講,溫度變化是曲線而非直線,是疊加了正負因素波動的上升變化。這個波動從1900年到現在有兩正兩負,即19201940年代、19801990年代兩個高峰,19001920年代、19501970年代兩個低峰。  
  從三類因素分析來看,按照平均60年的週期算,以1998為界,預計未來十幾年氣候仍然繼續變暖,但遭遇冷事件的風險增加了,冷事件造成的災害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大。比如本世紀以來的三次冷插曲正反映了這一特點。那麼這個波動究竟會持續多長時間?這是氣候研究的一個挑戰,仍需要綜合考慮、分析自然的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的多重影響作用,才能得出更準確的氣候預測。


[ 本帖最後由 ty82119 於 2010-1-24 20:32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Herb9608   2010-1-23 17:27  水氣能量(金錢)  +10   如果轉換成繁體字~閱讀會較方便


conan_4869012 (幽靈)
總編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2010年最優質會員  

積分 21587
帖子 1893
水氣能量(金錢) 5698 mm
風力強度(威望) 65 kts
雲層高度(貢獻值) 17 km
註冊 2009-6-28
用戶註冊天數 5409
發表於 2010-1-24 08:19 
114.44.145.58
已修改成繁體字囉...